从游遍远方到走遍家乡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8-16 21:45:30

  每个人都向往“诗和远方”,让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但是,自然规律是非常奇妙的事情,总是提醒人们要放慢一点脚步,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回归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轨道。近几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已经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当前旅游活动整体呈现从游遍远方到走遍家乡的特点。据统计,2020年全年国内游客总数近年来首次下降,从2019年的60.06亿人次下降至28.8亿人次,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由于疫情导致跨省游、异地游、出境游频频中断,周边游、本地游、乡村游重要性凸显,成为当前旅游业恢复发展的中流砥柱。

  露营、自驾游、亲子游、微度假等小规模旅游方式异军突起。人们总以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殊不知家乡风貌同样让人惊喜连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传统旅游模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小微特”旅游服务产品成为黑马,吸引着慢慢的变多的市民和周边游客消遣休闲。以鄂尔多斯市为例,2022年“五一”假期,乡村休闲景点、露营烧烤等亲子微度假产品受到市民的追捧。

  新媒体营销号和群众口碑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旅行社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以来旅行社组织和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多年保持在3亿人次左右,而散客人数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10年的18.42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58.21亿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散客人数更是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群体,旅行社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旅游类应用程序、旅游类资讯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弱化了旅行社组织、输送客源的功能,人们更多地是依靠网络搜索和口口相传选择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咨询旅行社。

  旅游消费主力从外地游客逐渐转为本地游客。当前,由于跨省游等熔断机制被慢慢的变多地启用,本地游策略应运而生。旅游业供给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关键看地方政府能激发多少当地人在当地消费。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本地人游本地”政策措施,通过加强宣传、开展惠民活动等手段,最大限度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成为填补旅游营收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各地靠旅游增收的趋势减缓,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却在增长,即便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202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2.2%和16.0%。此现象说明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少,我国公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子女的教育需求依然旺盛,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刺激能持续加强。

  常态旅游模式受到新发展模式的挑战,旅游产业正在重新洗牌。严重依赖外地客源的旅游景区影响力和营收能力减弱,田园采摘、露营烧烤、亲子游乐、乡村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产品蒸蒸日上,具有“短平快”项目的景区短时间之内得到群众热捧。“一鲸落,万物生”,异地游等传统旅游方式虽然暂时受一定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旅游新业态兴起,旅游产业的生态环境更加可持续,成为地方政府实现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不二之选。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观念,旅游业更加依赖和依托第一产业发展。民以食为天,受疫情影响“停摆”的城市,居民每天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一日三餐、身体健康,慢慢的变多人认识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平安是最稳定的幸福,人们对生存的守护和渴望从来都没有如此强烈,柴米油盐、蔬果蛋奶、居家健身等平时不起眼的东西反而显得异常重要。这种变化,使得乡村旅游、采摘游、农牧家乐等生态旅游模式更加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相关旅游业态迎来发展机遇期。

  旅行社不得不丰富经营事物的规模,新型旅行社正在向服务型、文化型、灵活型、多业态方向转变。据统计,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营业收入分别是1457.95亿元、2.90亿元和6.63亿元,分别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99.35%、0.20%和0.45%,旅游业务盈利分别为-2.47亿元、-0.09亿元和-0.44亿元。为帮助服务业渡过难关,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了一揽子帮扶政策措施,对旅行社的扶持措施之一便是使其可以承接工会活动,逐步扩大了旅行社的营业范围。当前,旅行社业务量明显减少,从业人员纷纷转型或转行,高度灵活、业态丰富的新型旅行社正在形成。

  星级酒店经营受限,接待旅游团队、宴会预定、客房预订、餐饮服务等业务量均显而易见地下降。有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住宿和餐饮业2020年增加值15971亿元,同比下降13.1%,2021年增加值17853亿元,同比增长14.5%。以鄂尔多斯市为例,经随机抽样调查,2020年以来全市星级酒店外卖配送服务量稳定增长或者维持在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堂食客流普遍减少,酒店承接的各类推介会、宣介会、企业年会等业务量也有所减少。酒店、饭店等主要依赖客源量的企业纷纷调整业务,加强与外卖配送服务企业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增加收益,利用防疫空隙承接宴会等业务。

  自古以来,无论是先人以遍历名山大川借景抒情、排遣忧思、开阔眼界为目的的旅游萌芽形态,还是伴随着西方新航路开辟而产生的航海旅游,亦或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我国旅游业由单纯的外事接待逐渐走向综合性产业的现实,旅游一直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后,旅业再次迎来转型时机,逐渐从游遍远方向走遍家乡发展,旅游供给方式和服务内容发生改变。

  首先,拉动“内需的内需”,刺激本地消费成为旅游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拉动“内需的内需”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县域治理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拉动国内需求中市县级甚至乡镇级居民的需求。广阔的乡村和县城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5月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把县城的作用提升到能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的高度。发展乡村旅游,持续增强县城和乡村的吸引力,让乡镇、县城留住人,实现群众就地消费将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旅游业的文化性、科技化和绿色生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朗。旅游业与农牧业等第一产业联系将更加密切,旅游企业应当重组、开发、升级现有旅游业务和项目,树立线上产品与实体经济将并重理念,推出历史背景和文化书籍、动漫、电影等全民文化消费品,让“文化红利”带动旅游业发展。要抓好行业投资尽调和品控,加强智慧景区建设,科技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及时作出调整经营思路,逐渐完备企业项目储备库,闯出一条绿色、智慧的发展新路,实现疫情防控期营销模式与正常经营期营销模式随意切换。地方政府要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再次,远方和家乡将会成为群众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交替选项。疫情防控政策使得游遍远方可能性减少,能预见一旦疫情褪去,异地游将再次报复性增长或者恢复性增长。同时,随着乡村游、微度假、露营亲子游等旅游服务产品日益成熟,远方游和家乡游一起发展的格局将成为可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余地更大。

  最后,旅游要平衡好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承受了很多难以承受之重,人口和资源、战争与和平、健康与疾病、气候与环境等问题频发,人类是向纸醉金迷、奢靡享乐、自我毁灭的方向发展,还是走向绿色生态、和谐共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这不仅是中国选择题,也是全世界的必答题。只有世界和平发展,旅游才更有意义,同时,旅游业只有一直在变化,才能更好地诠释幸福产业,成为人类重要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多元模式下研学旅游的新特点及发展之路 下一篇:2023年旅游市场呈现四大特征!中国旅游研究院这份报告不可错过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