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探索』景区景点设置:每15分钟要让旅游者有一个兴奋点,每5分钟有一个游览高潮。
中国旅游发展已经40年了,可以说,旅游无论是其发育过程还是成长过程,文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的每一步都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感和文化的体验。文化感需要结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落脚到获得精神享受和愉悦的真实目的和需求上,而不是仅仅将文化和旅游“撮合”到一起,搞。
在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出席2018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发表主旨讲话时就精确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
早在2009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也联合发布过《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表述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文化旅游”是 “本质上出于文化的动机而产生的人的活动 。
如何将“文化旅游”真正落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和愉悦”的真实目的和需求上,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旅游主体的文化体验性。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为的是获得全新的文化体验,实现文化素养、审美经验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因此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体验性。
第二,旅游客体的文化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的体验,并非单一的某个文化载体,而是涉及博物馆、历史建筑、考古遗迹、工艺品等方方面面,因此具备有较强的综合性。
第三,旅游介体的文化创意性。文化旅游的供给方,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与经营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文化设计、文化创意和文化经营活动,深入挖掘与创新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才能满足多种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旅游活动的文化持续性。文化旅游的开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要突出文化效益、环境效益、教育效益等协调,同时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文化旅游的经济潜能性。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令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笔者投入旅游事业已经三十余年,虽然也一直重视“文旅融合”,强调旅游的“文化灵魂”作用和意义。但更认为:旅游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学科、行业、部门的“综合性休闲愉悦产业”。所以,旅游也好,文化活动也罢,都是一个以“休闲愉悦体验”为导向的活动。从文旅行业性质特征来分析,“文旅规划”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区域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一是产业链的综合性:文旅产业要素涉及广,融合深,是多行业、多个产业构成的有着非常强深度和广度的产业链;
二是服务需求的综合性:文旅活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过程,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体验过程;
三是资源开发的综合性:“文旅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文产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人文两大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因此,我们从始至终强调文旅开发不只是文化和旅游开发,而是在带动区域发展的“综合开发”和“休闲目的地开发”。
四是营销手段的综合性:涵盖口碑传播、传统媒介、新型媒介;运用互联网,用全方位信息化思维、创客思维,实现创新。
以上几点决定了“文旅规划”不是简单的“专项规划”,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约束、统领下的“专业规划”,要结合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统筹考虑。
随着新一轮文旅规划热潮的到来,文旅规划编制的任务越来越重,对规划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规划要做好,我们大家都认为不能“大话西游”,要“接地气,可操作”,重点做好以下要点。
“主点”就是主题、灵魂。提炼、定位文化主题,才能确立规划主线和脉络,才能确立设计风格和文旅活动,才能打造核心品牌与影响力,构建独特性卖点,并以此为核心,把主题文化转化为体验过程与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形成收益结构。
三是经济状况不够好。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没有一定的经济投入,旅游是做不起来的。
四是工作重心不在旅游方面。相对而言,一些地方发展工业或其他产业的条件更好,更加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所以没有把旅游业作为发展重点。
五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有的地方各方面的条件均不错,但在旅游产业的行政管理、资源管理、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等方面不够顺畅,不够有力,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做文旅规划,首先进行细致资源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消费者”的眼光、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委托方找出发展问题所在,提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亮点”即闪光点。这里不是指规划文本本身的亮点,而是指一个规划要帮助规划地找到文旅发展的亮点。它包括文旅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
一是“名”,即在某一方面、某一点名气很大,在全省、全国甚至国际有影响力。
二是“新”,新近出现、新近发现的东西,或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并得到大家认可。
三是“稀”,即少有或特有,某一类资源在全国少有,或者只有你这一个地区特有,具有唯一性;某一种做法或政策措施是这一个地区独创、首创,并对旅游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以上要素在一个地方、一个景区不可能全部齐备,但只要具备了一点,并且比较突出,就能构成亮点。做规划,必须帮助当地找到这样的亮点。找到了亮点,并在实际建设当中把亮点做出来,文旅发展才能不走弯路。
“难点”与“弱点(问题)”有些相似,都是制约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因素,但又不一样。问题有多个角度,难点往往只有一两个方面;问题具有普遍性,难点往往具有特殊性;问题一般一目了然,难点却要认真分析,仔细寻找;问题浮在面上,难点隐藏其中。
一般来说,难点也是问题,是诸多问题中带有特殊性的问题,是制约一个地方文旅发展的瓶颈问题,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纲,别的问题是目。
所以,找难点就是找主要矛盾,找纲。找到了难点就找到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纲,纲举目张,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做规划就要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多方比较,帮助委托方找出制约旅游发展的难点问题,并规划出处理问题的办法、思路和方案,指导委托方突破难点、突破瓶颈。
这里所说的爆点即引爆点,指的是文旅发展的初始阶段或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能引发爆炸性效应、推动爆发性增长的因素。这种因素可以是一句口号、一次活动、一项政策,也可以是一种产品、一家景区,更可以是一种品牌。
“水浒”之争曾一度打得不可开交。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在做“水浒文化之旅”旅游服务产品规划时,经过反复调研、分析,最后分别找出几个县市各自亮点,郓城为“人”——好汉,俗话讲“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梁山为“山”——梁山,俗话讲“逼上梁山”;东平为“水”——水泊,即古水泊巨野泽的遗存东平湖。
结合亮点,我们策划了三地的卖点和引爆点:郓城为“好客山东,好汉郓城”,梁山为“走进水浒,必上梁山”,东平为“好客山东,水韵东平”。
通过各自独特定位和错位发展,三地由原来的“斗”变为了“合”,一条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水浒文化旅游线焕发了新的活力。
“着点”即着地性、落地性、操作性。编制文旅规划,既要有战略高度,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超前性之外,更注重落地性和操作性。
如日照“太阳城葡萄酒庄园”规划,规划不但对全市的文旅发展进行统筹考虑,宏观规划,特别是根据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现状等情况做认真研究,与葡萄种植、加工、葡萄酒生产等紧密结合,明确策划出具体项目和建设方案,并科学进行空间布局,还对相关配套项目进行规划,甚至边规划设计边建设,真正保证了规划的落地性。
一个好的文旅规划,在全面贯彻《旅游规划通则》和《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必须突出重点。
一是相同的规划突出不同的要素。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真实的情况决定哪个要素重写、哪个要素轻写。如旅游区总体设计,通则规定其五大基本要素,十三项基本内容。虽然这一些要素都要写、都不能缺,但哪些必须浓墨重彩,哪些可以简洁描述,要根据真实的情况而定。
二是不同的规划要突出不同规划的重点。不同的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要求也不同。概念性规划,规划范围一般较大,主要是解决战略层面的问题。其重点就应该放在发展理念、空间结构、文旅形象、产品策划等战略问题上,别的方面笔墨可以轻些。
三是不一样的产品的规划要突出不同产品的重点。文旅事业、产业蓬勃发展,文旅产品的种类慢慢的变多,要根据各种类型的产品的特点、要求展开规划。如济南龙山村有一部分是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我们在做这类规划时,坚持了“保护优先”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在做传统古村落规划时,就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提出要进行恢复性修建。在做济宁市汶上县石经特色小镇规划时,就采用了“大刀阔斧”的规划手法。
节点,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联系作用、枢纽作用、组织作用,能够影响周边、影响整体的关节点、关键点。如时间节点、工程节点等。
一个区域文旅规划,面广点多,需要规划的东西很多,不可能“全域性”面状铺开。重点打造节点才能事半功倍。
文旅重要目的是要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愉悦、快乐、兴奋。文旅规划应该为这种愉悦、快乐和兴奋提供更多的景点、项目,要把制造“兴奋点”当作规划重点。
兴奋是一种感知反映,能刺激人们兴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奇异的景观、震撼的声音、味道、刺激的体验活动 都能引起人们兴奋。文旅规划者都应多思考、多品味这一些因素,制造更多的兴奋点。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景区景点设计基本要求是:每15分钟要让旅游者有一个兴奋点,每5分钟有一个游览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