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带飞旅游",是当今快速引爆旅游项目及旅游目的地的最好方式!怎样让影视带着旅游飞?绿维正在推出深层次地融合模式!
绿维文旅总结了影视综带飞旅游的三大类型,以及旅游目的地主动拥抱影视综的“提前介入+场景设计+实地拍摄+植入宣传+线路品推=影视带飞旅游”开发模式。
影视综带飞旅游不是近几年的事情,这是从有电影就开始的,1980 年《庐山恋》上映后,庐山风景区一座独特的电影院——庐山恋电影院。自电影首映以来至今,每日放映,被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982年,《少林寺》电影的播放打响了嵩山少林寺景区的国际知名度。2000年,《黄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等电视剧的播映,掀起了全球游客尤其是东南亚游客热游韩国的高潮。
电影、电视、综艺(以下简称影视综)在旅游目的地的运用,成为了当前文旅融合深化发展中最有效、最快速引爆的结构。现实中,旅游目的地与影视综的合作,更多的还是被动的状态,如何真正化被动为主动?
取景地引爆模式是指有效的在影视综拍摄场景中植入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消费场景,以景区为影视综取景地来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的模式。
程联合爱奇艺推出的《中国影视综取景报告》系统的分析了200多部在爱奇艺播放的作品取景地的情况,包括游客的流量以及游客的构成和引爆的效果,结果非常的明确,爆款的影视剧大大带动了旅游的打卡效应和网红效应。
取景地引爆模式是被动带动模式,实地取景拍摄的热播影视剧是旅游地的创意资源和文化资本,具有吸睛引流、带货促销、IP衍生及多次开发功能。遗憾的是,不少旅游地缺乏超前眼光、机遇意识和策划能力,待影视剧热播后才匆忙应对,导致带动效应无法充分的发挥,甚至成为游客吐槽的对象。
第二,要把这种场景特色化,让观众对这个场景和故事与演员们形成共鸣和共情。
热播剧《狂飙》带火了“京海市”, 取景地江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大众熟知。凭借电视剧热度和张颂文等演员的实力派演技,江门这座碉楼林立的中国侨都迎来高光时刻。大量熟悉的江门场景——长堤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的墟顶老街、水埠头等历史街区多次出现,不少游客跟着电视剧打卡江门的历史街区。
《狂飙》看似无心插柳,其从布景到服化道,处处细节都应有着根植于原著和生活的浓郁烟火气,而这也是好剧区别于悬浮作品,营造真实可信质感的关键。城市调性与影视作品类型气质产生化学反应,无形中塑造着城市IP形象,文化,美食,风景相互交融,化身为无形资产。
由刘亦菲、李现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被称为“云南旅游宣传片”。这部治愈系田园剧,让云南的美景美食、非遗项目再次走入观众视野,带来了火热流量。剧集对云南特色美食米线、乳山、菌子,苍山洱海不可言喻的美,以及木雕、扎染等非遗文化的引入也愈加深入,一方面让剧里面的人物的情感有了具体的文化落脚点,另一方面,美食美景形成的治愈力与诸多文化细节,实现了故事好看与拉动文旅经济的双收。
大理把“影旅联动”前置和官方化,能够说是预先判断和后续营销,让电视剧带飞了大理。该剧在片尾处鸣谢了十多家云南省旅游局,剧集是凤阳邑乡村振兴项目之一,40余户村民以宅基地入股建设拍摄基地,之后将“有风小院”拍摄基地作为旅游景点持续运营。云南政府也向剧组发出感谢信,称其“为大理文化旅游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题材IP专片模式是指有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核心IP与影视综的主题IP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影视综带动了旅游发展的方式。
拍摄影视剧和电影有大题材,有小题材,有科幻题材、现实题材、红色题材等,有国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等多样化结合的各种题材,在这个结构中,如何落地到地方的IP,落实到我们的地方核心文化IP,落实到旅游目的地文化灵魂的IP?文化主题专片模式主要特征就是深入挖掘当地文化IP与影视综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带动一个景区、带动一个城市,打造城市名片,带动一个区域的一系列的景观场景,也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多样化的消费结构。
二是,我们目的地参拍投资形成以影视综推进的主IP结构,让其成为影视本身的主IP。最关键的是形成核心场景与文化IP的呼应结构。从而把IP的共鸣、文化的共情,落地到景区景点结构、游览结构和城市多样化消费结构中,形成场景消费的打卡化。
不论是《港囧》中经典粤语歌曲大串烧,还是电影中出现的闹市街,都成为宣传香港的最佳造势手段,也是近年来已呈现低迷趋势的港澳游略有“抬头”迹象。而导演徐峥更是亲自设计起与电影同款的香港旅游线路,让游客们随着《港囧》“囧中带笑”的故事情节和“囧中有美”的取景地,重新领略不一样的“东方之珠”。
以认知到“影旅联动”重要性的旅游大省云南为例,热情参加并前置化开发“影视+文旅”。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和润禾传媒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便在“游云南”APP上推出了“蒙自—建水—弥勒主题游学6日游”主题路线,另外官方还表示会推出明星体验官、探班游活动,打造体验感更强的“沉浸式实景娱乐”,以实现IP的立体多元开发。
影视IP的商业化景区化结构是指有商业IP、影视IP和景区IP的一体化结构,影视引爆市场之后,把影视故事和场景打造成一个景区的模式。
景区IP、影视IP和商业IP相互结合,形成景区的提升和消费的打卡结构(影视场景打卡和体验化、网红化、消费化的场景结构)的一体化发展。
二是,景区化过程应该要有专业的团队介入,做好策划规划设计,应该用运营前置的思维,用商业化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项目是陕文投集团创新融合影视IP与商业IP,打造文旅品牌的有益实践。2019年,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为火爆的西安文化旅游再添一把“火”。2022年5月,以《长安十二时辰》影视IP为核心的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横空出世,引发西安旅游“爆点”。
在上中下三层、2.4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注入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影视IP和唐风市井文化内容的长安十二时辰项目,涵盖长安小吃、主题文创、特色演艺、场景体验等多种业态,打造了集全唐空间游玩、唐风市井体验、主题沉浸互动、唐乐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新型文旅主题空间。
影视剧生产一般来说包括策划、筹备、拍摄、制作、宣发、播映等环节。在传统模式中,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剧组除外景拍摄之外,别的环节与地方的联系不紧密。影视剧热播之后,旅游地才通过媒体与观众同步知晓剧情、市场反响及相关信息,只有少数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及时的反应。这就需要旅游地要做好预判,提前准备。
据统计,顶峰时期国内全年电影备案总数超过3800部(2017年),电视剧则超过1200部(2016年)。全国影视剧的生产能力已经相当可观。但是,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仍属凤毛麟角,能够热播并受到普遍好评实属不易。
去取景地打卡、走“明星同款”路线,已成为年轻游客的最新潮流。但部分打卡目的地“名不副实”、影视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投入不足、配套服务和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让部分网红影视目的地旅游热度只是“昙花一现”。旅游目的地要一直改善当地的配套设施、服务,要注重完善目的地的硬件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才能避免在“影视+旅游”的过程中频频“受伤”,这样才可以打造出优质的IP景点。
以贵州凯里为例,其作为《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一系列文艺片的取景地,收割了一大批年轻而文艺的受众,而凯里自身也不缺文化与自然的旅游资源,在社交网络上,也常常有优质的图文视频宣传,但是却没有如人们料想中那样成为网红城市。
凯里文旅成绩的不突出,与其自身缺乏“零件”不无关系。凯里自身文艺气质的“疏离感”、闭塞的交通,以及当地不断流失的城镇青年,都难以在影片之外,再造“爆款”。
当影视IP本身的不够持久和强大,IP地基不够稳定,就决定了文旅生命力的短暂。要知道文旅景区一般是依托于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的,当其背后的文化不再拥有热度,或者当游客对景区产生倦怠,势必会面临运营的困境。
于2016年5月1日开业的西安市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迅速崛起,但短短4年就宣告破产,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IP和服务单一。
绿维文旅根据“影视综+旅游”项目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经验,总结了“提前介入+场景设计+实地拍摄+植入宣传+线路品推=影视带飞旅游”开发模式。
从选场景到场景包装、设计,保证场景既能保证前期拍摄,又能实现后期旅游需求。
影视内容根据故事线串联成为旅游线路,通过新媒体推介等,使其成为当地新的旅游宣传点
影视在旅游中的运用成为了当前文旅融合深化发展中最有效、最快速引爆的结构,又相互衔接深化运作的最有价值的一个引擎结构和模式。
没有好的管理、好的旅游服务产品做支撑,再火的热度不过是昙花一现。想要把影视的短暂拉动效应,变成旅游经典目的地的“长尾效应”,需要更好、更新的产品服务来满足游客消费旅游习惯的变化。未来发展中间,最重要的在于要用旅游服务产品、旅游管理、旅游产业花的整体运营理念去有效的对接影视带动的快速网红效应和引爆效应,把短期网红化快速引爆结构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服务产品经营、旅游产业运营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