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本质特性重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6-03 19:32:28

  当前,文化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回归文化本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它有哪些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怎样发展文化产业?本文回溯文化本义源头,紧扣文化本质特性,对探析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提出了一些思考。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本质上属于观念形态。从本质内涵看,文化承载着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发挥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从内容价值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

  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路子,又要防止过度强调意识形态属性而排斥文化的产业属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兼顾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意识形态类文化产品加强政府管理,对非意识形态类的文化产品生产适当放宽;对反映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内容加强政府引导,对承载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放松准入、促进竞争。三是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主要任务应集中在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主要任务则应集中在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贯通发展。

  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随着消费行为而一次性或逐渐消失,通过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满足群众日常需求,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具有精神价值的文化产品在使用中可以转移和重复使用而不被消耗,出现精神价值存留和价值延伸现象。文化产品一次生产、重复使用的特性,使得文化产品雷同、仿造和复制现象变得普遍,带来有数量、缺质量问题,影响了产业发展质量。

  针对文化产品一次生产、重复使用特性带来的产业发展难题,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严控质量,着力推出文化精品力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文化精品扶持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二是做大增量,不断创新内容产品。文化自身的生命力集中表现在文化内容的创新上,重点是加快信息技术在内容产品生产上的应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内容产品的生产能力,促进内容产品推陈出新。三是盘活存量,放大内容版权产业链。推动IP与音乐、影视、游戏、动漫、体育赛事等延伸发展,推进IP商业化、产业化,发展IP运营综合体项目。例如,美国通过经典动画和电影人物形象,打造由“电影+衍生品+娱乐地产”的IP生态圈,把文化产品价值无限放大,避免了简单循环和复制。

  由于文化产品是非物质的精神内涵,其消费和使用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公共性。文化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使用者可以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以很小成本使用创作者的文化产品,而创作者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则需要极大的交易成本。文化产品的非排他性和易复制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创者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产业发展。

  针对文化产品非排他性特点,需要重点解决好有关版权的三个问题:一是在法制手段上,健全版权保护制度。重点是运用法律手段明确文化产品精神内涵的产权边界,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确定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行为方式,保护原创者的利益。二是在经济手段上,发展版权交易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通过发展线上线下等各类版权市场,搭建展示交易等各类产需对接平台,实现版权价格发现、价格实现功能,促进版权交易。三是在行政执法上,加大侵权惩罚力度。依法加大惩治力度,落实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侵权者付出更大代价。

  文化产业的很多领域属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鲍莫尔成本病”明显,体现在各环节。在生产环节,文化产品主要靠人的创作和创造,难以实现机械规模化生产,生产方式受到限制;在流通环节,具有服务性质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产品或服务无法储存和调剂,供需受到时间限制;在消费环节,具有服务性质的文化产品的消费行为只能在供给地点产生,供需双方需要面对面,消费受到空间限制。

  文化产品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特点,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的空间和时间制约不断被突破,“鲍莫尔成本病”问题迎刃而解,使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科技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带来根本性和颠覆性变革,文化产业迎来爆发期,迈进黄金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解除束缚产业发展的时空限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一是提高文化产品生产效率的技术。加快AI(例如,用机器自动化生产视频内容替代人力制作)、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在内容产品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文化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大力扶持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文化企业生产效率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二是提高文化产品传播效率的技术。加快5G技术、新媒体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等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大力发展基于多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传播媒介。三是提高文化产品消费参与感、体验感的技术。加快大数据技术在文化消费领域的应用,实现文化产品精准开发、精准传递。推动VR、AR、MR、全息成像等技术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场景化体验感。四是提高文化产品制作水平的技术。加快AI、数字技术、3D技术、CG、特效技术、设计、模拟仿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游戏开发技术等在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应用,提高文化产品制作质量。五是发展承载文化产品的新型业态。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实施“互联网+文化”“数字+文化”,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感电影、数字图书、多媒体、动漫游戏、网络视听、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

  相对于生存型消费,文化消费属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同时,由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存在多样化,对精神产品的感知度和认知度也不一致,文化消费呈现随机性和选择性。以上特征使得文化产品市场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信息不对称,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性异常突出。

  规避高风险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需要重点解决好柔性生产、协作化组织、多元化商业模式等问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实现柔性化生产创作。重点是借助信息、大数据、AI等新技术,发展可定制、个性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二是在组织形式上,推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积极推行项目制,以项目形式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产品生产。发展行业联盟,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合力。培育代理、经纪、发行等服务机构,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三是在商业模式上,建立弹性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好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借助风险资本推动文化产业稳定发展。开辟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发行和销售渠道,积极拓展衍生品开发增收渠道。推行预售版权,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版权质押业务,减轻文化企业资金压力。四是在政策保障上,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针对文化产业高投入、轻资产特点,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借鉴北京经验,推行“投贷奖”政策,鼓励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培育“文创板”等多层次文化资本市场,鼓励文化企业利用债券、票据、定增、并购等扩大融资,推广版权等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模式,积极创办文创银行。

  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源于人们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凝聚了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文化资源可以作为重复使用的、能创造独特价值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文化产品的精神内容是无形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移、嫁接、附加到有形的物质上,为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赋能。文化的知识密集型和高渗透性特征,使得文化产品可以形成价值增长和转移,实现价值延伸,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估量而独特的作用。

  利用好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需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文化资源库。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文物库、数字博物馆等。开展文化资源价值评估,建立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民族风俗等文化资源库。开展文化版权资源普查,建立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的版权资源库。二是发展文化融合行业。以文化资源为要素,加强文化与城市、旅游、体育、教育、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强化创意设计服务对相关领域的渗透和支撑能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边界。

  结合对文化本质特性的分析,我们回答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等关注点,有利于理解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为什么要聚焦价值导向、精品生产、IP产业链、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版权保护、金融支持、版权交易等关键点,也有利于把握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幸承担和参与了《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等重大专项的编制任务。这篇报告中研究形成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已具化到规划编制内容中,对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良好支撑。我们将继续加大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一如既往地关注全国和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欢迎高水平原创稿件,主要关注首都和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前沿性问题,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停车治理、公共交通、特色小镇、基本公共服务、地下综合管廊、产业政策、土地改革、重大区域建设等有关政策解读、原创观点等,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投稿邮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简论企业文化的特点与构成要素 下一篇: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述永来我市调研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