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未来材料:交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论坛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 —— 构建科学技术创新开放环境”为主题,一同探讨未来材料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和应用前景。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德国、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材料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Harald Fuchs介绍了一种实现高效催化生物质转化以及协同分子机器的全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跃作围绕催化材料活性位点设计、优势反应路径调控、界面传质与催化电极规模化制造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瓶颈,创制发展了系列变革性纳米技术催化组件迭代产品,在工业碱性电解槽中获得了超氢能耗等核心性能指标突破,完成了纳米催化组件从实验室基础研发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全链条技术攻关,助力绿色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教授Oliver G. Schmidt分享了在微电子材料方面的前沿工作,介绍如何通过自折叠微型折纸机器人,实现电子纳米膜材料的自组装,生成精细的人工单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荻作《材料的生物构型化复合》大会报告,巧借生物构型多样性及其独特结构效应,提出了“遗态复合材料”的新概念,建立了秉承自然精细构型的新型复合材料构筑方法,创制了一系列具有生物精细构型的新材料,发现了构型与组分耦合的新现象,揭示了构效机制,为材料的生物构型化复合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在青年学者报告阶段,六位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科研机构的材料领域优秀青年学者代表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青年专家学者们围绕新能源材料、未来信息材料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产业应用开展深度研讨,形成了未来材料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发展的新趋势研判及建议。
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表示,上海一直将材料科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上海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体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优质资源汇聚上海,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未来材料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未来材料技术是聚焦探索基于新物理、化学、生物效应的新材料,探索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卫东表示,要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同推动未来材料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顶配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和记者说,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ECO类型。
近几年,AI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能够正常的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冰箱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禾本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