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用心用力推进“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走深走实
来源:城市文旅    发布时间:2024-07-01 04:45:59

  今年3月以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火爆全网,在勾起人们对“诗和远方”无限向往的同时,也让活力云南、团结云南、绿美云南、开放云南、温暖云南的新形象深入人心。

  从马白关开设关隘算起,马关这座边境上的小城,有着悠久的建城历史。马关境内喀斯特地貌奇险雄峻,古林箐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大吉厂云海云涛起伏,马鞍山水库、大丫口水库清波荡漾,朴拙精美的阿峨版画享誉海内外,苗族花山节、兜阳节,壮族“三月三”,火把节等民族节庆各具特色,独特的苗族服饰远销国内外,罗家坪大山、中国茅坪国门等红色资源成为马关“红色印记”亮丽的名片……多彩的旅游资源丰富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近年来,马关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全域旅游,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为抓手,充分的发挥旅游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背景和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自然禀赋和优势资源,让旅游成为各族群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悟中华文化、增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马关智慧、提供马关经验。

  今年7月20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玩转马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马关县逢春生态公园开幕。

  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采取举办主题大会、系列配套活动和马关地方性文旅主题系列活动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面展示马关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内容涵盖乡村旅游、餐饮美食、非遗技艺、民族歌舞、群星演唱会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

  曲靖游客郭女士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锦壮红饭节活动当中的七彩花米饭比赛,一件件色、香、味俱全的花米饭作品让她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多彩的民族饮食文化。

  广西隆林游客班女士则是趁着暑假带孩子来的马关。她表示,马关风景优美,当地人热情好客。在“沧桑国门·边关风情”之旅中领略了边境风光。尤其是孩子在罗家坪大山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后,表示以后一定要学强本领,保家卫国。

  班女士参加的就是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打造的畅游马关十条精品线路之一,这条“沧桑国门·边关风情”之旅包含了中越大峡谷、悬崖边寨大梁子、老懂寨兜阳文化旅游村、凉水井边境特色村、罗家坪大山、茅坪南疆国门小镇、茅坪老国门、都龙口岸、龙半坡碉楼。开发这条线路就是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游客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此外,此次文化旅游节还设计了包含马白骏马雄关、八寨街脚国家级传统村落、大吉厂云海、古林箐原始森林、古林箐盐马古道、健康农场热区风光的“国之大道·丛林穿越”之旅,囊括马关民族服饰风情街、马洒壮族文化旅游村、罗家坪苗族文化旅游村、老懂寨兜阳文化旅游村、阿峨新寨壮族版画旅游村、杨茂松布依族文化旅游村、腊科彝族文化旅游村、小马固新寨傣族文化旅游村的“多彩民族·激情狂欢”之旅、“百年记忆·米轨时光”之旅、“诗画田园·浪漫乡村”之旅等九条路线。

  “旅游目的地细化了,游客根据自身需求,直达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景区设置的中华文化符号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导游在讲解中嵌入式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宣讲,抑或是游客自己的切身体验,都能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厚植国家至上、‘国之大者’情怀。”马关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王林表示,“这是马关打造的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服务产品和旅游线路。在此过程中,旅游成为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主阵地、主渠道,旅游体验成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个全新过程。”

  马关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8%。各民族长期和睦共处,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近年来,马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实施“三项计划”,通过举办系列节庆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时空等各方面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旅游注入新内涵,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具影响力,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5月26日,来自云贵川等多地嘉宾和游客与马关5000余各族干部群众汇聚木厂镇杨茂松村,共度2023年马关县“四月八”牛王节,体验神秘的“祭牛王”仪式。

  今年花山节活动期间,除了开幕式文艺演出、各民族文艺交流展演、民族服饰走秀、倒爬花杆比赛等主题活动外,有200余游客上台展示舞蹈、芦笙演奏、唱歌、武术等精彩才艺,观看群众累计10余万人次,涵盖省内周边县市和四川、贵州等省外以及越南、美国等国外游客,先后有超过500家商户在花山场周边摆摊设点。

  在马关,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华传统佳节,“三月三”歌节、祭“太阳神”活动、闹兜阳等民族节日在这里轮番上演,“魅力马关”民族服饰文化节、鞍马湖山水田园音乐会、马关县阿雅帆船露营地专场演唱会、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接连不断,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处处有欢歌”的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盛世景象,玩转美丽马关、感受魅力马关、宣传有感马关,营造了各民族美美与共、共聚共乐的良好氛围。

  王林说,这一系列传统节庆活动的举办,深化了县内外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1-5月县内外前来参加马关县各类传统节庆活动的游客达60余万人次,实现节庆旅游收入4.1亿元,有力撬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而马关也依托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积极打造民族节庆品牌,在举办民族节庆活动中深度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使民族节庆活动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各族群众坚定“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马关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抓紧抓实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地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项目。打造了龙树脚、马洒、小马固等多个农旅融合综合体,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连绵起伏的山峦,宽阔整洁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漫步马洒村,311户农户家家房前有花、屋后种树,清澈的小水沟从寨子头流淌到寨子尾。

  马洒自然村是马关县最大的壮族聚居村寨,民间传统文化保存完整,有纸马舞、手巾舞等传统舞蹈,有银器制作、刺绣、侬人古乐等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内容丰富,共有8大类60多项。

  马洒村党总支书记蔡宗幸介绍,2017年,马关县启动了马洒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设,马洒村委会和马白镇其他9个村委会及部分村民抱团组建了集体经济联合体——马关县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丛林探险、游泳池、观光车等娱乐设施,乡村旅游运营步入了正轨。2023年以来,马洒村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文旅牌+生态牌”谱写着古村马洒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龙树脚村隶属于马白镇马鞍山村委会,距离县城只有7公里,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龙树脚村以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积极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481元,同比增长18.37%。

  同样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的还有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村委会新寨村。2017年阿峨新寨壮族版画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仁和镇党委、政府结合这一名片优势,将阿峨新寨村打造成一个版画引导型、稻作文化带动型的旅游发展村,主打民族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村寨品牌,结合当前热捧的旅游项目,在“吃、住、行、玩、购、学”方面下足功夫,乡村旅游“网红村”已基本形成。

  一个个农旅融合的样本,是马关充分的发挥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作用,完善景区创建与地方发展协同互惠机制,发展旅游新业态,通过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开发延伸、新业态培育发展等措施,挖掘农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助力当地产业体系调整,使景区更好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的真实写照。

  民族团结进步一直在路上。今后,马关还将不断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为抓手,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保护创新各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力推动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促进景区与当地各族群众发展互利互惠,助力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作出“马关示范”。



上一篇:【48812】pantone色 下一篇:发展旅游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