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揭示易经的精髓有三句话常德行习教事
来源:城市夜游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3:35

  原标题:刘先银经典点说: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揭示易经的精髓有三句话常德行习教事

  刘先银经典点说: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揭示易经的精髓有三句话,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易经的精髓就在这三句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顺应自然。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智慧的源泉和人生的指南。它深邃而又博大,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我们通过三句话来揭示易经的精髓,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并思考怎么样在现代生活中应用这些智慧。

  第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易经的乾卦,意味着天体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君子应该效法天道,不断自强不息。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竞争,只有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个人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第二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易经的坤卦,意味着大地的气势是柔顺而广阔的,君子应该效法地道,以厚德来承载万物。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以宽容、谦逊、善良的品质来待人接物。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我们应该更看重道德修养,以善良、真诚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承载压力和责任,以宽广的胸怀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第三句话:《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象辞》说:坎为永,水长流不滞,是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尊尚德行,取法于细水长流之象,学习教化人民的方法。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味着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接近于道的境地。这句话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顺应时势,不强行争取。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种种诱惑和挑战,容易陷入争夺和竞争的漩涡中。然而,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与世无争。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执着和欲望,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完成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

  这三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该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路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说:“首先必须先正名分。”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奚其正?”这名怎么正呢?”子曰:“野哉,由也。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①。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②,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一定要能说得明白,言之必可行也。说出来一定能行得通。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君子对自身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他著名的“名正言顺”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以至于当他的得意弟子子路以一种非常怀疑和不屑的口气向老师询问“有是哉”的时候,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也禁不住怒骂道“野哉,由也”。那么,孔子如此重视的“名”到底是什么呢?他为何又要如此急着去“正名”呢?孔子眼里的“名”大约就是今天人们经常提及的指导思想,因而孔子所谓的“正名”就是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孔子看来,作为执政者,如果不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办事的过程中宣传和动员就会做不好;宣传动员搞不好,我们的工作便很难开展;工作无法开展,就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制度;而没有完备的制度,就不可能做到赏罚分明,那么下属做起事来就会手足无措、摸不着头脑,这样怎么能做好事情呢?所以孔子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正名”,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然后以其为开路先锋,各项后续工作才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

  仔细想一想孔子的话,再对比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实确实也是如此。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纷纷成立各种团体,想救国于危难之中,但由于普遍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大多数团体都不能有效地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导致力量十分分散。孙中山考虑到这一点以后,结合当时清廷腐败、外敌入侵、人们觉悟日益提高、对土地所有权要求强烈的真实的情况,成立了兴中会,成立之初即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指导思想。随后,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时,又将这十六字口号设为革命誓词,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就这样,兴中会的力量不断壮大,慢慢的变成为当时的第一大革命团体,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指导思想,才使得中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为何其他人都失败了,只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呢?在我们看来,他无非是遵照孔老夫子“名正则言顺”的原则,首先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使革命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然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使得各项工作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一切都按章程来,他理所当然地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

  治理一个企业同样也是如此,公司有关人员一定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公司上下的做事原则,才能顺利地开展其他各项工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作为一家大规模的公司,本应该把诚实守信、对消费的人负责作为经营的指导思想,可是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却使用饲喂“瘦肉精”的生猪制成肉制品,然后销售给众多购买的人。济源双汇“十七道检验程序管不住一头猪”,是领导不知情,是员工不守法,还是程序有问题?显然都不是,是他们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当一个公司的指导思想由诚实守信变为唯利是图,出问题是必然的,仅仅是早晚的区别罢了。

  作为领导者,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必须事先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前提,也是核心。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开路,在它的指引下开展工作,才有机会顺利地做好每一件事。

  刘先银经典点说《经典三觉:论语】轨道的社会秩序,且希望言行之间能相一致,如用更具哲学性的语言表达,也可说是期望名实之间能相符合。在儒家思想,甚或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里,此种观点一直是不变的主旨。



上一篇:新的一年新的开始2023年银行“开门红”口号大全 下一篇:文旅融合创新趋势与机遇研判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