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国化:构建中国宗教文化主体性
来源:公共建筑    发布时间:2024-05-29 11:39:29

  王肃达(1910年—1963年)画的《最后的晚餐》(局部),表现出天主教艺术在中国不断与本土艺术相融合的过程,诠释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独特魅力。 故宫博物院供图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宗教界人士牢固树立我国各宗教文化从属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理念,自觉把我国宗教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错误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我们国家各宗教与中华文化的其他文化形式进行对话交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中国特色宗教思想和制度规范,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宗教中国化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政治认同、文化融合和社会适应。其中“文化融合”涉及对宗教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认知以及如何融合等问题。

  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56个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一是从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凝练出的价值共识,这是中华文化的内核,在当代表现为团结统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等,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引领、统摄多元文化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二是文化载体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客观上成为连接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纽带。三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交融与共享,诸如各地区各民族节庆、婚俗、宗教、礼仪文化习俗等的交融与共享。

  从宗教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包括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两部分。除本土宗教道教外,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华民族接受了佛教、教和基督宗教,将这些宗教的教规教义、礼仪制度、宗教道德等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哲学、伦理道德等交流互鉴,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宗教文化”,建构起中国宗教文化的主体性。

  其中,佛教扎根中原文化,发展出汉传佛教文化,成为汉族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融汇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出中国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成为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融汇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出中国南传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在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中国化,与儒、道取长补短,共同构筑人本理性、入世崇德的中华传统伦理价值。

  教传入中国后,内地教从“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发展出“敬主忠君孝亲”的中国教思想;新疆地区的教与尔等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汇,形成中道和平宽容的主流思想。1300多年来在中华文化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教文化,慢慢的变成了回族、尔族等十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基督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在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一代代天主教、基督教界的有识之士通过推行“耶儒合流”,致力于宗教中国化。比如,天主教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思想会通天主教教义、习俗。他直接将儒家的“仁”与天主教的“爱”等同起来,还将中国传统宗教天神崇拜中的“昊天上帝”与天主教的“天主”等同。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利玛窦对中国宗法性传统中的祭天、祭祖、祭孔等采取了尊重的态度。

  因此,历史地看,宗教中国化的文化融合,是突破原来的文化背景和教义阐释体系,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建立和发展中国宗教文化,融入中华儿女共有的中华文化空间,实现从外来宗教到中国宗教的深刻转变。

  当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应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树立各宗教融入、扎根、传承中华文化意识,深化中国宗教文化主体性自觉。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传承。

  各宗教共同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建设中国特色宗教思想和制度规范,推动传统宗教文化现代转型,从中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意识。

  由于宗教是立体化结构,包括精神信仰、教理教规、教团组织、活动交往、文化形态等多重要素,宗教适应社会是多层面、多渠道和多样式的,而最深层次是宗教思想建设层面。外来宗教完成中国化,根本标志是宗教思想中国化。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认为,“宗教神学理论中国化的程度决定着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程度,引导各大宗教的神学完成理论上的中国化是最需要下功夫做的工作,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宗教界应充分认识宗教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去中国化’‘逆本土化’的危害性,克服因思想保守而产生的对中国化的误解和抵触情绪,防止被境外宗教所误导,使宗教神学中国化成为广大宗教界人士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佛教思想中国化有三个典型标志,一是东晋道安确立了“政主教从”思想;二是唐代六祖慧能提出“佛性人人皆有”“顿悟成佛”思想;三是近代太虚建构了“人间佛教”思想。

  教先贤王岱舆、刘智等建构的“敬主忠君孝亲”思想,实现了教由“认主独一”到“爱国是信仰一部分”的中国化转变。

  相比较而言,基督教、天主教神学思想中国化更需加强。学者李平晔曾指出:“当我们考察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尤其是农村的基督教时,从信仰动机、敬拜形式、教堂建筑、组织架构、政教关系、与其他宗教的互动等方面,无一例外地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信仰特征……然而,实践层面的基督教中国化,仅限于表层浅相。而在学理层面,或神学思想层面,基督教的中国化还远未成形。”

  宗教思想中国化是各宗教的共同任务。虽然不同宗教在世界观方面不一样,但各宗教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解读,彼此是相通的。所以,当代中国各宗教思想中国化建设,尽管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但都有共同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吸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反映时代发展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摄各宗教思想建设,除了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时代价值融入到宗教教规教义的阐释中,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推动各宗教思想观念的现代转型;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宗教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教风建设中,确立民主办教、依法活动、服务社会等现代理念,推动宗教的现代化转型。

  (作者系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证书上面终于有业绩了:四库一平台业绩上传操作讲解 下一篇:【48812】古希腊文明介绍:神话和宗教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