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实现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经典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这些典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格局、心态、思想、品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经典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经典典籍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伦理观念,对中国人民的品德、心态和素质的形成和塑造有积极的影响;再次,经典典籍记录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是了解中华文化、悠久历史和传统道德等的权威之一,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最后,经典典籍中蕴含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精神,为中国艺术的创造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素材,同时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因此,守护好经典典籍就是守护中华文明的实物之根。
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包含价值观念、礼仪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以义为上、注重伦理的道德主义情怀,以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必须加以守护。首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守护好这些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其次,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社会道德基石。守护好这些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保护社会公德、个人品德,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最后,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守护好这些精神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路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断完善价值表达,实现话语转换,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制度为保障,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要以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总抓手,将国家古籍保护、中华经典诵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民族音乐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等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好;要以人民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要积极搭建交流互鉴平台,继续做强“感知中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合作,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
传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坚持五个原则:一是现代性原则,即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具备现代性的特征;二是适应性原则,即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实际,实现适应性的文化创新;三是继承性原则,即必须尊重和继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传承性;四是开放性原则,即要善于融通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五是价值导向原则,即在创新的基础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以价值为导向的文化创新。
总之,我们要以习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加强研究阐释,坚持学以致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