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剖析當前經濟形勢,尽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一重要論述,蘊含著科學的辯証思維和深邃的戰略眼光,為當前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作业供给了重要遵从。我們要圍繞形與勢、危與機、供與需這三對辯証關系,去深刻理解和掌握“於變局中開新局”的豐富內涵。
謀大事必先觀大勢,開新局必先知變局。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帶來的沖擊和不確定性,引發了国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諸多具有新特點的新變局。面對這些新變局,我們既需求研判“什麼在變”,還需求考慮“在怎麼變”,更需求把中國未來發展放在新變局中來考虑,認清自己的定位,掌握好謀全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從全球看,這種“變局”首要體現在国际經濟阑珊、投資萎縮與往来受限所帶來的新變化。根據以往歷史經驗,歷次“全球性大流行病”,一般都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操控,也一般都會加劇經濟結構性对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而據国际貿易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到32%。這就意味著隨著疫情延伸,国际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全球供應鏈將持續動蕩。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怎么既積極參與后疫情時代全球管理,又有用防备長期的風險,怎么既發揮傳統制造業的優勢,又實現創新發展,是新變局下中國必須面對的重要考驗。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遇到史无前例的風險和挑戰,越需求我們在變化中坚持清醒頭腦、增強戰略定力。
從國內看,這種“變局”首要體現在疫情影響與經濟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法、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相交織所帶來的新變化。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黨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領導全國公民取得了严重戰略效果。但疫情外防輸入壓力仍然很大,產業鏈恢復還面臨不少的挑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月,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高於上月。但同時也要看到,不確定要素仍然存在,外部市場仍然存在變數,部分行業復蘇壓力仍然較大,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面對這些風險挑戰,怎么在恢復經濟的同時防止疫情出現反彈和从头擴散,怎么進一步扶持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怎么恢復消費市場决心,都是需求解決的緊要問題。
變局潛藏危機,危機孕育轉機。知變局、辨變局的意图就在於撥清迷霧、厘清脈絡,就在於找准機遇、因勢而謀。那麼,怎么以變應變、主動作為,在危與機的轉化中謀劃后疫情時代中國發展全局?習總書記指出,“要積極主動作為,既安身當前,又放眼長遠,在推進严重項目建設、支撑市場主體發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基層管理才能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舉措,特別是要研讨謀劃中長期戰略任務和戰略布局,有針對性地布置對高質量發展、高效能管理具有牽引性的严重規劃、严重变革、严重方针,在應對危機中掌握作业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這些重要論述,為“變局”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晰方向。
創造高品質日子。高品質日子本質是滿足公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日子需求。越是發生疫情,越要保证和改进民生,創造高品質日子的目標任務不能有絲毫的延誤和擱置。特別是這場疫情使消費者寻求綠色、健康的高品質日子的願望愈加強烈。因而,我們要掌握好機會,既通過“六穩”“六保”方针筑牢防線、守好“根本盤”,也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建設,尽力增加高品質民生產品和服務供給,讓公民同享可感知的美好日子。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从經濟發展規律、坚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定要求。此次疫情雖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史无前例的沖擊,但疫情倒逼催生出來的新技術應用、新消費需求、新市場空間和新經濟業態,也擴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空間。我們要科學使用疫情倒逼的力气,把疫情危機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契機。一方面,要圍繞這些新業態布置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新產業鏈,加速构成強大的創新集聚效應、產業輻射效應和區域品牌效應,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要不失時機推進相關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变革,順勢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關鍵領域的投資、新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加速构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強化高效能管理。高效能管理不僅是高品質日子的有用保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這次抗疫的一個重要啟示便是,必須將高效能的思維貫穿社會運轉和基層管理等各方面,树立起一個高效、通明、公平、完備的社會管理體系。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著眼於滿足公民群眾對美好日子的新等待,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主動推動政府管理形式創新,高度重視信息化、大數據在社會管理過程中的及其重要的效果,在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管理精准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上下更大功夫。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新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重構供給與需求體系。隻有供給結構更能適應並引領需求變化,才能在區域經濟結構重塑中佔得先機。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变革,充沛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彼此促進的新發展格式”。這為我國在“供”與“需”的重構中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
打通“供”“需”兩端,構建完好的內需體系。此次疫情雖然對國際流转及消費有負面影響,但同時也為進一步發揮內需潛力供给了新的機遇。當前,要從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來構建完好的內需體系。一方面,著力抓“六保”促“六穩”,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严重投資項目,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证,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達產。另一方面,要加速树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強化供需產銷對接,破解生產與消費脫節、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等難題,實現供需循環暢通高效。
以“需”促“供”,培养壯大新興產業。疫情發生以來,许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需求提高,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業態新形式呈爆發式增長,推動了“非接觸經濟”升溫,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造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要進一步掌握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交融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杆培养新動能,優先培养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层次地交融,推動制造業產業形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
“供”“需”重構,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式。此次疫情的“壓力測試”,露出出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多點“梗阻”,也露出出了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短板。在此布景下,通過“供”“需”重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彼此促進的新發展格式,就顯得尤為重要。要繼續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穩步實現從代工到研發、從仿照到創新、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要發揮我們全球最完備產業配套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的獨特優勢,主動參與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進程中去,不斷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器”。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ENGLISH
廣播電視節目制造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網絡文明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20]5494-1075號網絡出书服務許可証(京)字258號京ICP証000006號京公網安備0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