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紧密关联。依托文化渊源的旅游产业内涵更丰富,体验更深度,而旅游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赋能文化产业,助力弘扬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旅游”一词提及频率高达76次,其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章节提出:“要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丰富优质旅游供给,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提供了开展好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作为推进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推动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是呼伦贝尔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
“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升政府主导能力,深入践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慢慢地加强优化布局的战略引领力、产城融合的辐射带动力和全域协同的综合竞争力。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调联动,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高层次需求,持续发展更具消费力的旅游业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服务产品、提供更具亲和力的旅游服务、塑造更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旅游市场。要充分彰显游客主角地位,注重品质提升、打造舒适环境,增加优质供给、挖掘消费潜力,持续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和功能,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愿意再来。”在今年全市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场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深刻阐明呼伦贝尔文旅产业发展之“道”。
采集一年间(2022年5月10日2023年5月10日)留存于中文网络站点平台的呼伦贝尔旅游有关数据,形成
对呼伦贝尔旅游特色、旅游需求、旅游满意度、旅游影响等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评价,揭示呼伦贝尔旅游现状、问题和机遇,提出呼伦贝尔旅游发展策略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开展旅游推广及文旅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参考。
,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河流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如果说四季分明的天气特征情况与丰饶富集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蒸蒸日上支撑起“四梁八柱”,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悠久绚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则为呼伦贝尔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族、蒙古族等48个民族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名录
大气磅礴的自然之美,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呼伦贝尔仿佛具有魔力般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其中,海拉尔和满洲里是令游客印象最深的城市;蒙古包、那达慕成为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文化和风俗;让游客印象最深刻的景观是呼伦贝尔草原和额尔古纳湿地;当地特产风干牛肉和俄罗斯列巴令游客印象最为深刻。
总体来看,旅游印象仍以广袤无垠、蓝天白云、流连忘返、风景如画、绿草如茵等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为主。
旅游目的地的稳定发展依赖于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而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客源市场的争夺。因此,分析影响客源市场需求的因素至关重要。其中,游客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游客的闲暇时间、旅游服务产品的价格和距离因素是影响客源市场需求的主要方面。
据呼伦贝尔日报社新闻舆情工作室采集数据,来到呼伦贝尔旅游的游客中,在旅游方式上,71%的游客选择参团游,29%的游客选择自助游。
参团游天数以46天为主,人均花费在30005000元之间;自助游旅行天数以56天为主,人均花费30005000元之间居多,自助游游客旅行天数及花费略高于参团游游客。
在选择参团游的游客中,选择全程火车出行的游客占比较多,选择海拉尔额尔古纳满洲里游玩路线的游客最多。
在住宿选择上,49%的游客选择入住2星级酒店,39%的游客选择入住3星级酒店,餐厅、舒适度、设计感、停车方便等因素受到游客关注。
旅游吸引力评价对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据《呼伦贝尔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普遍对行程路线、游客服务以及自然景观评价较高。但在影响旅行体验的因素中,旅行花费、旅行人数多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通过进一步提取分析游客发布评价,路程耗时长、出行方式有限、昼夜温差大、餐饮和部分景点门票价格较高、住宿条件及移动通信信号较差等影响既有游客旅行体验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文旅形象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民族历史、风土人情、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异化的主要的因素,文旅形象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全阶段包含了城市文化的传播。包括历史背景和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在内的丰富文旅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广模式,能够更好传播城市文旅形象,在增加景区互动性、为游客提供更佳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一碗螺蛳粉带火柳州、一把烤串搅动淄博、一部电视剧掠影大理、一入洛阳梦回隋唐近期,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文旅产业的开发和营销突破传统迎来新飞跃,以优质文旅 IP 和创新营销模式为核心,众多旅游目的地惊艳“出圈”、大展异彩。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文旅产业宣传推广工作,拓宽线上线下渠道、丰富创新方式方法,在加速旅游业复苏、助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促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成效显著。
据呼伦贝尔日报社新闻舆情工作室采集数据,与呼伦贝尔旅游相关的信息主要分布于微信和新闻网站。网民对呼伦贝尔市的印象大多分布在在自然景观方面,对热门旅游城市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海拉尔区等关注较多,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兴趣浓厚,对风干牛肉、烤全羊、奶豆腐等特色饮食尝试意愿较强。
诚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背景和文化优势以及现有宣传推广手段和政策支持,“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一“金字招牌”已颇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然而,由于旅游形象塑造缺乏除自然资源外的新亮点,旅游品牌推广的多元化平台尚未得到充分运用,导致我市文旅形象宣传推广为文化旅游业带来的长尾效应并不明显。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交通、通信、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提升旅游安全和舒适度。
提高导游、司机、酒店员工等旅业经营者与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升旅游形象和口碑。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设计出多样化旅游服务产品和线路,满足多种目标群体的旅游偏好和需求。
注重对文化的挖掘,找到自然资源和人文因素的契合点,以故事性加创新性呈现,让地方文化与游客产生共鸣,从而让游客对打造的文旅 IP 产生认同感。
(尤其是新兴自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可借鉴“淄博烧烤”模式,将舆论营销由“现象级”热度转化为“质量级”口碑,提高呼伦贝尔文旅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其他旅游城市旅行社、机构、企业等合作,开展联合推广、优惠活动、定制服务等,在文创产品研究开发上持续发力,扩大呼伦贝尔文旅行业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