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高校的旅游类专业,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会存在招生难,同时毕业时面临就业率不高,高不成低不就,南方有所名校在旅游专业名列前茅,据说已连续若干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事本行业的比例低于10%甚至更低。
旅业社会属性明显,综合性强,涉及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环节,产业链条较长,决定了旅游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脆弱。
旅游专业相关知识涉及规划设计、建筑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且行业壁垒不高,各种学科背景进入旅业的门槛较低。
一方面原因是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不断的融合创新,书本理论跟不上行业实践发展;另一方面原因是高校旅游专业的设置和人才教育培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的旅游专业人培方案更新滞后,诸多的实践技能似乎离学生越来越远了。
近年来随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慢慢的变多,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高校的旅游研究成果慢慢的变多,受职称晋升等因素的影响,理论成果总体高于实践成果,成果已经非常困难看到领先行业实践的研究或者行业企业的研究了,更多的是从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不同学科的角度如何去分析、探究相关的旅游现象,更多的是理论性阐释,随之出现的一个现象就能解决业界问题的成果慢慢的变少,每年发表大量论文能真正指导或者转化成实践成果的极少。
目前教学客观条件也是偏重理论,能在本科有丰富实践的很少,恰恰多数旅业入门工作对专业度要求不高,对熟练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其他专业来旅业找工作的也很多。旅游院校毕业生面临很尴尬的局面就没有就业竞争优势,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问题。
其实旅游是偏实践应用性学科,要扎根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如果一个实践型的专业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它未来的发展会很艰难。
旅游业界很缺人,缺真正懂旅游的人,但是目前教育体制旅游专业培育的人很难胜任业界的需求,反而出现了越优秀的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越不愿意去旅游及相关行业的现象。
造成旅游人才供需错配原因一方面在于院校教育重产教融合没有落实到位,人才教育培训模式陈旧。从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看,还是陈旧的旅游专业教育思路,从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角度来看,还流于教授学科范式引导到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企业共建的,很难培育出社会需要人才。
同时师资培养和科研评价体系也导致很难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师资培养方面,从学校中考研考博,然后再回到学校教书,没有实践经验,这样来教授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结果肯定不能够达到预期。比如教授导游课程的老师,没有导游证、没有带过团、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到了旅行社,还得跟师傅重新开始学,造成人才教育培训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重赏之下必有勇武”,国人信封的是“实用主义”,读书的最要紧的麻烦就是要掌握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进而安身立命。从目前来看,旅业工资起步较低,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一个月拿着两三千工资的工作。
社会对服务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的行业,感觉低人一等,社会偏见观念影响高校旅游人才融合到旅业,因此行业被戏谑为“要面子没要面子,要里子没有里子”,极度影响本行业就业率。
行业快速的提升,不断推陈出新,但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多年未有太多改变,薪资待遇较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潜在能力也不被看好,向上传导到学校的招生方面,就是第一志愿报考旅游专业的学生慢慢的变少,更多是调剂过途径,向下传导到就业方面,就是很多优秀的毕业生离开了旅业,放弃了多年的专业。
来源于20年专业理论和文旅行业实践的资深文旅人,希望我分享的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文旅项目困惑,也可以找我咨询。+微信:823934058。
20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行业实践,持续多年关注研究宏观经济,涉足文旅全产业链,从事文旅前期论证、文旅策划规划、文旅投资、文旅运营、文旅行业研究、乡村振兴等业务领域。先后主持文旅咨询、乡村振兴项目近百个,涵盖文旅项目前期策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设计、项目规划、前期可行性项目论证、项目投资开发建议、项目投资风险评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企业业务发展的策略咨询、文旅运营报告、文旅招商报告、投融资报告、商业运营咨询、投融资咨询、地级市文旅调研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县级文旅资源普查、旅游名镇项目申报等。结合多年的规划实践进行理论提升,出版独著30万字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