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与我国的宗教政策
来源:公共建筑    发布时间:2024-07-02 05:29:30

  (西建国际27楼)做了题为“宗教文化与我国的宗教政策”专题讲座,讲座由我会秘书长武文科主持,副会长孔润年、刘卫中,常务理事宋科让、促进会会员及

  张全省教授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宝鸡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团专家库成员。宝鸡市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智库专家。他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入手,深刻地分析了“宗教及其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宗教文化及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的祖国的宗教政策”四个问题。

  张老师指出,宗教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家密尔顿·英格认为宗教是人们获得最高幸福的手段。我国的李申也曾说过,宗教就是用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宗教研究专家吕大吉认为,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的产生说法不一,有神启说(宗教是来源于神的启示)、宗教导师说(觉得自身所信奉的宗教是来源于宗教导师的创造,并对宗教导师作了神话的改造。如佛教、印度教、锡克教。)、无神论者说(“宗教人造说”是一切无神论者的基本主张。)等。

  张老师说,宗教的演化大体可分作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等几个阶段。对宗教演化最有影响的基本因素是人类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和人类认识能力与意识形式的发展变化。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逐步形成属于自身个人的宗教文化,变成全球丰富文化的成份。

  张老师以佛教和道教为例,对大家说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东汉时期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逐步与中国原有的道教和儒家的文化互相接触、交流、碰撞、包容、吸收、融合,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学领域,乃至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佛教还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傣族等二十几个兄弟民族的主体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

  张老师说,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是我国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我国各宗教真正成为中国宗教,而不是“宗教在中国”。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信仰,而是要使宗教自觉融汇中华文化、主动适应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与时代一道进步,形成中国宗教特色。

  最后,孔润年副会长作了点评:他说,宗教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又存在很多信教群众,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文化,是我们在传承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今天,邀请张教授就“宗教文化和我国的宗教政策”这个专题作了精彩讲座。他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理论性和政策性。具体来说,他的讲座资料丰富,信息量大;有理论上的高度、广度和深度;重点讲了宗教的本质、根源和影响,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对于正确执行“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宗教管理原则,逐步的提升弘扬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厦门市丨企业自主招工招才奖励申请指南 下一篇:2022年惠阳鼓励员工留惠过年暖企惠民奖励资金申请指南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