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企业文旅    发布时间:2024-05-21 21:35: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优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广泛收集、梳理有关的资料、文献,赴桂林市象山区、七星区、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兴安县等地考察调研,与文旅部门、民族工作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与游客访谈,开展问卷调查,对桂林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工作建议。

  桂林市生活着56个民族。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市目前有A级景区98个,有民俗旅游点、农家乐旅游点1000多家,导游人数1.3万多人。2023年一季度,桂林市接待游客2846.74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93.71%、同比2019年增长12.33%,实现旅游总消费359.48亿元。发展旅游促进了桂林市的城镇化进程,也促进了各民族人口流动。

  第一,以特色宣传打响旅游品牌。景区宣传是游客快速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社会背景的重要手段。桂林市将打响旅游品牌作为重要路径,通过丰富讲解内容、创新宣传方式等手段,讲好桂林故事。

  截至目前,全市A级以上景区都注重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加强规划和建设,赋予景区景点介绍、导游解说词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通过试点,总结了“四个结合”的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有机融入景区景点的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对外宣传、导游解说之中,引导和鼓励导游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员”,讲好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化、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各民族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宣传好桂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好故事。

  如,灵渠博物院依托常设的“灵渠文化陈列专题展”“古邑春秋专题展”,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灵渠及其灿烂文化,彰显灵渠在促进中原与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交融以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独献,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在广西的时空印记。在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游客通过欣赏丰富的历代文献、典籍等展品,聆听导游讲解关于刘三姐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有关历史文化知识,欣赏《刘三姐》彩调剧、歌剧、电影以及实景演出等,全方位了解当地多民族文化样态,对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打造宣传品牌,桂林市把旅游景区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效平台,让各族游客、从业人员之间不断加深了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第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中华文化是桂林的血脉。桂林市注重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打造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文化为桥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组织出版了《红军长征与桂北少数民族》等作品,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提供内容支撑。

  实施民族节庆工程。充分挖掘节庆内涵,打造了“壮族三月三”“祭萨节”“百家宴”“鼓楼文化节”“晒衣节”“盘王节”“大端午歌节”“七月半歌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如,有“百节之县”之称的龙胜县大力开展节庆活动,实现了以节庆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实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工程。通过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方式,丰富赛事形式,组织体育明星进社区,大大提升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观赏性、互动性,促进各族群众在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密切了联系。

  整体来看,桂林市通过梳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也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第三,科学规划、建设特色村寨。特色村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桂林市以建设特色村寨为抓手,加快促进乡村旅游,让游客在体验特色民俗文化中与当地各族群众互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龙胜县的黄洛瑶寨为例。黄洛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传统的红瑶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红瑶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完好,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黄洛瑶寨以发展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在“龙脊梯田”品牌的带动下,推出了红瑶歌舞、长发梳妆、红瑶手工制品等旅游体验项目。在建设特色村寨的过程中,村民富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深化了。

  2021年以来,广西积极打造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九寨”作为试点村寨之一,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格局,一批高端民宿入驻,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三产”收入超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桂林市共有35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同时,桂林市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将特色村寨所在地纳入打造的8条精品线路之中,如黄洛瑶寨所在的龙胜县被纳入“桂林—临桂—龙胜”线路,“华江九寨”所在的兴安县被纳入“桂林—兴安—全州”线路。通过打造全域旅游线路,延长游客游览时间,让各族游客更加全方位地了解桂林,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第一,优化旅游服务供给水平,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愿。旅游服务供给主体要加快转型升级,整合力量构建起大型文旅商业综合体,提升旅游服务供给水平。在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公共服务方面科学谋划、精心布局,以文体中心、旅游景点、文化资源为基础,细分市场客群、形成服务圈层、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通旅游目的地消费、文体活动消费、住宿餐饮消费之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产业链共荣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和文体商旅消费模式。要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手段,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企业,提升乡村在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吸引东中部地区市场主体前来投资,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供给水平,更好满足游客需求,提高各族群众互动频次。

  第二,整合示范基地力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平台。要推动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具有教育作用的示范基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具有文化传播作用的示范基地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服务产品和旅游线路。在此过程中,需要不同基地之间统筹协作,实现不同示范基地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快不同基地之间的交通联通,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深度互动。

  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新型旅游业态,探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样化路径。以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东西部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为切入点,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如,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应当从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等方面入手,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旅游项目和新型旅游业态,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流。要推动鼓励旅游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全力发展“微旅游”“微度假”等新兴旅游形态,实现更高效、更多样的交往交流交融。



上一篇:【48812】我国十大习俗旅行胜地盘点 下一篇:民族节庆文化与旅游深层次地融合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