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提升暖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打造人民群众心中的诗和远方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24 16:58:05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暖城鄂尔多斯”城市品牌形象,全市逐渐完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了网络健全、结构符合常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群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2年,鄂尔多斯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优秀城市;2023年11月,在全国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一级馆数量再次增加,为全市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文化暖城”增添了高水平发展的翅膀,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9个(一级馆8个,二级馆1个);文化馆10个(一级馆8个,二级馆2个),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8个(三级馆以上39个),建筑面积均超过300平米,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51个,覆盖率均达到100%。达拉特旗图书馆、伊金霍洛旗图书馆、杭锦旗图书馆、鄂托克旗图书馆、东胜区文化馆、伊金霍洛旗文化馆、杭锦旗文化馆等一批新建、改(扩)建文化场馆已全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另有伊金霍洛旗博物馆、乌审旗博物馆等在建和改扩建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全市公共文化单位在职人员约2000人,其中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有在职人员810多人,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占62%。实行旗聘、乡管、村用工作机制,每个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安排3名工作人员,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配备1名以上公共财政补贴(1000元/月)的管理人员。加强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培训,全市每年举办文化馆、图书馆、文博、文化站长等业务培训班30余期1000多人次。

  一是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对照国家和自治区标准,在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十个一”标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标准和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四个一”标准基础上,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草拟了《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3—2025年)》。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其中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之后,其他场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之后,免费开放项目超过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标准。二是大力发挥阵地服务优势。每年在中心集镇举办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以及民族民间专题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各类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等文化活动4300多场次,服务近900万人次。三是拓展流动文化惠民举措。结合地域特色,全市持续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各旗区普遍建立了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文化站,年均送文化近1000场。

  一是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印发了《鄂尔多斯市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方案》(鄂府办发〔2018〕98号)、《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鄂文新广发〔2017〕252号)等文件,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目前,已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市级中心馆各1个,旗区图书馆总馆8个,文化馆总馆9个,苏木乡镇(街道)图书馆、文化馆分馆78个,嘎查村(社区)图书馆分馆951个,文化馆基层服务点936个。二是扎实推进市级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5年、2018年,市图书馆两次被确定为自治区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目前已组建三届理事会。市文化馆已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服务机制。

  一是创作群众文艺精品。有1部作品和1支合唱团队分别入围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决赛。有5部作品荣获自治区群星奖,有2部作品入围自治区群星奖。市文化馆编排的广场舞“欢腾鄂尔多斯”作为全区唯一入选作品,登上了2023年全国广场舞之夜展演活动的舞台。积极推出了广场舞大赛、农牧民文艺汇演等基层文化惠民品牌,连续三届在自治区农牧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区广场舞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区第三届合唱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参与热情。二是打造节庆品牌。持续打造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节、东胜区月季文化旅游节、达拉特旗冬捕文化旅游节、准格尔漫瀚调艺术节、伊金霍洛旗四季文化品牌活动、鄂托克前旗圣火文化节、“网红康巴什”文旅活动、市图书馆送春联、市文化馆年俗文化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通过多年积累,已形成区域性、代表性群众文化品牌。2021年11月,准格尔旗漫瀚调、乌审旗走马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三是加强基层文艺辅导指导。全市文化馆(站)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业务门类齐全,各功能室均能有效得到利用,馆内免费网络实现全覆盖。2019年,全市文化馆(站)开展各类培训1000多场次,培训6.8万人次。市文化馆从2016年起在全区率先推出“市民公益文化培训”品牌,常年开办声乐、舞蹈、摄影等公益培训班,累计开设400余门课程,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2021年10月,市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民族乐团评为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

  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已建成公共文化云平台、网站、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数字资源丰富,年在线多次。市文化馆已建成“鄂尔多斯文化云”,2019年乌审旗建成全区首家数字文化馆。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等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陆续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全市已设立9家自助图书馆,市图书馆开发建设了“移动图书馆”APP。同时,搭建了“蒙汉文并用现代图书馆管理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服务共享。

  一是延伸服务范围。全市各级图书馆与新华书店、京东等合作,推行“你阅读 我买单”便民借阅服务,2018年以来累计借阅量达到4万册。以东胜区为试点,创新开展“图书漂流”新举措,人们在商场、车站、政务服务大厅等人群密集区域均可以扫码借阅图书,在任一图书借阅点归还图书,为城市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二是积极支持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目前,在市文旅局备案的市级文化类社会组织有21家。其中民间传统文化类11家,艺术表演类2家,收藏类3家,其他类5家。相关社会组织热情参加文化类活动,为“文化暖城”增添了更多色彩。三是积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与社会力量加强合作,打造空间美化、功能优化、服务优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如市图书馆设立的泉石庐书画艺术馆、市文化馆设立的鄂尔多斯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达拉特旗在企业设立的兴达阳光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服务群众的新亮点。目前,全市打造各类公共文化空间90多处。四是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达到3万多名。2021年11月,东胜区图书馆“棉花糖姐姐讲故事”儿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入选文旅部2021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名单,鄂尔多斯博物院“傲其少年·志向未来——鄂尔多斯博物馆暑期志愿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组织的“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典型案例项目。全市现有文化户1.1万户、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45户。各旗区组建了1000多支群众业余文艺队伍、“文化独贵龙”等民间文化组织,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8—2020年),鄂尔多斯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业主提升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广大游客如厕难、如厕不便的问题。2015—2020年全市新改建旅游厕所882座,其中新建698座、改建184座。积极地推进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工作,实现“一键导航”,解决了游客找厕难的问题。截至目前,除24座网络信号无法覆盖的旅游厕所外,其余858座旅游厕所均已进行线%。(王培、阿敏布赫)

  养老既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民之关切”,亦是关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稳定的“国之大者”。 近日,自治区政协“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对口协商会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集思广益、凝智聚力,助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银发经济”协商“重头戏”由此唱响。…

  初冬时节,正在参加“‘一带一路’内蒙古边境口岸媒体行采访活动”(东线)的记者来到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探访了内蒙古最北端的中蒙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这里与蒙古国东方省哈比日嘎口岸隔界相望。 2023年1月19日,因疫情关闭3年的阿日哈沙特口岸恢复货运通关,并且首次进口煤炭。…



上一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下一篇:肥西:开展路灯节约能源改造 打造绿色智慧城市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