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文旅融合造富于民
来源:企业文旅    发布时间:2024-09-13 21:53:39

  近年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两点”定位,着力打造重庆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开拓文旅融合之路,造富于民、藏福于民,取得了显著成效。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境内有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31.8万人、土家族人口8万人,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突出“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不断丰富完善“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文化元素和活动内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使得文化旅游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彭水是一方文旅底蕴丰饶的土地,这里有“悬在云端的氧吧”摩围山,有“不墨乌江画·无弦苗乡音”美誉的“乌江画廊”,有“千年不变的美丽”阿依河。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优美,历史背景和文化悠久。彭水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山川秀美怡人,拥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屏障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森林覆盖率60.4%,是重庆森林资源大县,是“国家园林县城”,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评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文化渊源厚重,自汉初置县已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孕育了巴渝最古老的“黔中文化”和“盐丹文化”,是“黔中文化”和“盐丹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彭水县民族宗教委员会介绍: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旅游元素,花巨资打造了九黎城景区,结合苗族“农历四月初八”“五一”、国庆等民俗节庆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民族文化的乐趣。彭水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差异化发展,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到阿依河漂流;到摩围山乘凉;到乌江画廊游船;到苗寨吃鼎罐饭……如今,想去彭水旅游,大到5A级景区,小到乡村采摘园,都给人无限的乐趣,深度体验苗乡民俗风情。阿依河景区推出竹筏放歌和激情漂流,为追求浪漫和刺激的游客提供了好去处;城区每年举办中国水上摩托艇大赛,摩围山景区推出主题露营、丛林探险、真人CS、山地沙滩车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打卡直播,使游客在游玩中体验优良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浸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非遗与景区融合,阿依河、乌江画廊、九黎城景区入驻非遗项目16项,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质感,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等文化活动,让全县各族儿女在文化活动中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意识,扩大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积极打造摩围山旅游度假区以及九黎城、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郁山古镇五大精品景区,努力形成“北有长江三峡,南有乌江画廊”的旅游空间格局。充分融合苗乡民俗文化、体育赛事、康养等要素,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旅游+”品牌激发旅游新动力。以“农历四月初八”带动发展“旅游+节庆”,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旅游+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游、果蔬采摘自驾游等项目;以“旅游+体育”推进商文旅发展,借助每年“一节一赛”等有利契机,成功举办12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7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和4届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系列主题公益活动、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开幕式、“养心彭水梦·同源苗乡情”2022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等系列节会活动,让文旅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如今的彭水,文旅融合的第一支柱产业实力显现,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年接待游客达3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150亿元,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总实力百强县。

  该县以民族文化为主旋律,以旅游节、民族传统节庆日等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的盛会”和“民族的节日”相融合,让更多游客体验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文化,以此促进民族相互交流融合。逐步扩大“一节一赛”品牌效应,在“一节一赛”的带动下,“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美名远扬,县域景区景点提质扩能,目前已形成1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文旅品牌格局,阿依河景区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持续做好“九苗”和“三养”文章,做优“三品”招牌,拓展文旅融合场景,积极融入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建设。丰富民族文化活动,每年利用民俗民间节日,举办民俗会、民歌会、女儿会、赛歌会、舞林会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和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增进各民族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

  彭水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完成了《彭水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设计》,着力打造“一线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旅游景区建设等规划中。一直在优化交通条件,打造彭水“一江二铁五高速”对外交通网络,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等贯通全境;开通城区至九黎城景区旅游公交专线,郁山古镇至重庆主城旅游客车线公里,“村村通”基本实现,游客出行和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各族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地增强。不断的提高旅游服务的品质,建成旅游停车场50多个、停车位1.6万个,新建旅游厕所95座,建成游客接待中心10处、星级农家乐及民宿等720余家,涉旅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持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九黎城作为民族文化展示窗口作用,加速推进博物馆、黄庭坚文化展示馆、苗艺馆建设,多种形式对彭水民族文化进行立体展示。通过文化场所的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搭建民族交流平台,让各族群众发挥各自所长,共同交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彭水在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方面为贫困山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彭水好山好水好风光,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多年来,彭水立足自身生态优势,通过坚持“节赛搭台、经济唱戏”,逐步扩大“一节一赛”品牌效应,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做精生态旅游业,突出“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思路,统筹推进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康养乡村旅游,并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会品牌,提升“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国际影响力,形成步步皆景、处处宜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县70万苗、土家、汉、蒙古各族人民尝到了文旅的甜头因文旅产业而致富。(彭民宗)

  近年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两点”定位,着力打造重庆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开拓文旅融合之路,造富于民、藏福于民,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



上一篇:民族文化资源的注入 促进鄂温克旅游全面发展 下一篇:郭有才成为菏泽文旅推荐官揭秘其爆火背后的原因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