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取消博物馆闭馆日成为一些媒体讨论热点,报道多对此大力赞扬并希望能大范围推广。这些呼吁在全力发展文旅经济、积极应对“文博热”的当下,确有其积极意义。但详细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一刀切”地取消闭馆日却并非最佳选择,不如倡导热门博物馆在旅游旺季降低闭馆频次以挖掘接待潜力,为解决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问题亮出切实有用的招数。
据了解,所谓“闭馆日”,慢慢的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大博物馆开始实行周一闭馆,此后博物馆周一闭馆慢慢的变成为潮流。1985年后,全国博物馆逐渐形成了每周一闭馆的“惯例”。
2016年“文博热”开始在全国兴起,近年来更是持续升温,每逢“五一”、“十一”及寒暑假期间,全国几乎所有重要省级博物馆都是一票难求。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热门博物馆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比如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夜间开放等。最近,多家媒体又开始讨论“取消闭馆日”的话题。
近日因此而被广为赞誉的是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有报道介绍,这家博物馆日前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观众可全年来馆参观。有网络文章以《国内首个!江苏一博物馆永久取消“闭馆日”》为题介绍此事,并称赞此举具有“破冰”意义,在“文博热”的当下是一种积极的双向奔赴,同时也彰显了迎客之道。另有不少媒体积极跟进,梳理本地博物馆中不设闭馆日的博物馆予以正面推介,希望能推而广之。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为一家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其官网关于开放时间的介绍是:“上午9:00—下午17:00(16:30停止入馆)注:本馆对社会各界及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如有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如遇特展,我馆特展厅将根据相关规定收费,并将延长开放时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淮安市博物馆了解到,这家博物馆去年一年的人流量是27万多人次;前年因为举办圆明园兽首展全年人流量达35.8万人次,特展期间单日最高峰为1.3万人次,而平时每天正常入馆人数在千人上下,“近日取消闭馆日之举实际上也是为了增加人流量的一次尝试”。
据《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4版)》,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省备案博物馆35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15座、二级16座、三级22座。文物系统176座,国有行业62座,非国有116座,已挂牌社区博物馆66座。
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
以省内这1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和近年来新开放的省直重要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为对象,华商报记者对各家博物馆设立闭馆日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结果发现,这16家博物馆中并非都设有闭馆日,其中6家基本是“全年无休”,它们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
实行免费的8家博物馆分别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包括陕历博秦汉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
记者查询博物馆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这8家博物馆每周均设有固定闭馆日。其中周一闭馆的居多,比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均在周一闭馆;周二闭馆的为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小寨东路91号)则是周一全天闭馆整修,秦汉馆周二全天闭馆整修。
可以看出,为避免同在西安市的所有大博物馆都在同一天闭馆整修,给观众尤其是外地游客参观带来不便,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特意错开了闭馆日时间。
另外,各家博物馆每周闭馆日并非“雷打不动”,绝大多数都会在相关公告中标注一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也就是说当闭馆日遇到节假日是不闭馆的。
而实行收费的8家博物馆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
这8家博物馆中,每周设有固定闭馆日的仅2家: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周一及除夕,陕西自然博物馆为周一和周二。
西安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闭馆日一般要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二线人员继续上班,但一线讲解员和文创商店工作人员等就可以休息一天,因为平时只要开放他们就得上班,基本上没有别的休息时间;展柜里的文物也有必要进行定期巡查,需要修复保养的就必须要修复保养。“尤其是夏天,设备不停地运行,必须要定期检修。同时因为旺季人流量大,还会导致场馆内湿度较大,文物若长时间不注意保养就可能会生锈甚至长毛。所以对于大博物馆来说,设立闭馆日依旧很有必要的。”
同样的问题,乾陵景区一位工作人员说,尽管博物馆里的文物很多,毕竟需要修复的并不多,平常上班期间就能够实现相关工作,所以她认为没必要设立闭馆日。
两种回答的背后,其实各有各的真实的情况:对于人流量比较小的博物馆来说,最渴望的事就希望想方设法增加人气,至于场馆维护、设备检修、文物保护等工作的压力并不大,人力安排方面通过换休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平常可以没有闭馆日;而对于场馆面积大、人流量也很大的博物馆来说,定期检修设备、对文物做修复和保养、安排人员休息等问题,都非常需要通过“闭馆日”来化解。
一是为何8家实行免费的博物馆基本每周都有闭馆日,而8家收费博物馆却仅有两家设有闭馆日?
这一方面说明了收费与否可能确实会对博物馆的服务积极性有所影响,同时也说明了博物馆尤其是免费博物馆在开放时间方面还有潜力可挖。尤其在寒暑假及五一、十一旅游旺季,博物馆若在这方面做出相应努力,对于抢不到票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是如果说场馆太大、人流量太大一定要通过“闭馆日”来解决设备检修、文物保护等问题,但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么庞大的文博机构为何能轻松实现“全年无休”?要知道,以2024年“五一”假期为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5天就接待观众284840人次。这样的情况下全年无休又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平常一旦有什么需要处理的问题,在当天闭馆后就会及时会连夜处理,即使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只要安排好也不会影响观众参观。所以他也认为,设立闭馆日没有必要。当然,这个观点必须要建立秦始皇秦陵博物院所拥有的资源和条件下才能成立。
所以,与其不顾及现实情况地呼吁“一刀切”取消“闭馆日”,不如倡导各家博物馆根据各自真实的情况在旅游旺季降低“闭馆日”频次,挖掘更多服务潜力,来解决社会公众广为诟病的“一票难求”的问题。
比如,各家免费热门博物馆在旅游旺季时能否改为每两周或每月闭馆一天?甚至是不是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也能够尝试不设固定闭馆日,如有需要临时告知公众即可?
有个算术题很简单:一年52周,改为每两周闭馆一天就可以多出26天的接待时间;即便仅在寒暑假三个月如此执行,也可以多出12天的接待时间。再加上“五一”、“十一”不闭馆,差不多就多出来了近半个月接待时间。如果各个热门博物馆都能这样想,距离完全解决“一票难求”是不是又更近了一步?